(採訪‧彭琡靜/撰文‧彭琡靜、包金/圖‧交大友聲雜誌社)
短短幾年,由於Telsa、Google、BMW、百度…等國際大廠的投注,自動駕駛躍升為汽車科技的主流,而台灣也不落人後,交大電子系郭峻因教授主持的智慧型視覺系統產學小聯盟團隊,開發出包括智慧型行車輔助、操作自動化或是汽車主動防撞系統三領域中20多項ADAS技術,不只國際IC設計公司瑞薩找上合作,授權企業也超過十家。
郭教授亦為電子系78級校友,受到指導教授任建葳老師的影響,在唸博士班期間就對學術研究有極大的興趣;此外,郭教授從小就喜歡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他當年可以考上台大電機,卻選擇在產業界最富盛名的交大電子專心練功打基礎;明明是業界搶著要的人才,卻到聯合大學教書;因緣際會到中正大學,卻選擇和研究領域軟、硬差異相當大的資訊工程,後來更帶領學生獲得NSOC 國家矽導研究計畫績優計畫獎第一名;返回母校交大,帶著一身軟體系統的功夫,回到IC設計為主的電子系,卻打造出可以跟國際產業一拼高下的ADAS研發團隊。而這也就是郭教授不斷進步的關鍵,他說他總是問自己:「我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臥虎藏龍的電工78級
郭教授打從入學那一刻就不太一樣,當年以可以上台大電機的成績選擇交大電子,還獲得兩萬元的獎學金,他認為交大校風純樸、校友成就非凡,絕對是個專心做學問的好學校。果不其然,他一路從學士唸到博士只花8年的時間,更令人驚訝的是,傑出人才絕對不會只有死讀書,唸書做學問之餘,他也喜歡去健身房、跑校園、踢足球、夏天偶爾會翹課去游泳,他並沒有仗勢年輕爆肝犧牲健康做研究,注重效能的他說:「要運動,頭腦才會清楚!」
那麼,除了做學問和運動,還有其他活動嗎?在那個新竹還處於大家口中的鳥不生蛋、窮極無聊的年代,和多數校友一樣,郭教授會參加學校每年舉辦聖誕舞會和七、八○年代台灣大學生熱衷的寢室聯誼,他憶起當年同寢室大家一人寫一個字為寢室取名字的浪漫片段,他們寢室後來非常巧合的湊成「塵颯軒」三個字,「我們還去刻了個章,每次聯誼寫信都會在信封蓋上『塵颯軒』,蠻可惜章沒留下來。」郭教授莞爾回憶。
另外,談起電工78級同學,郭教授認為是相當特別的一屆,同學們每個人都不一樣。78級除了是交大電工系最後一屆的單班,班上同學更是臥虎藏龍,像去年底由於照顧父親宣布退休的前台灣花旗銀行董事長管國霖在金融業大放異彩;劉賢三跑去當導遊,因緣際會也被找去拍電視劇,現在在以色列當導遊兼演員,偶爾也充當台灣政府和以色列的外交橋梁;閻士俊在長榮航空開飛機當機長;當年儼然像個牧師的田銘舉則在高雄教書,閒暇之餘為文作詩自娛,也常投稿友聲雜誌。
人和的優點讓他邁向層層峰嶺
郭教授一拿到博士學位,聯合大學便來邀請他去任教,他當時想要先去業界闖闖,在工研院一年之後卻發現自己受任建葳老師影響很大─還是喜歡做研究和帶學生,於是當聯合大學再來邀請時便欣然接受。郭教授在聯合任教七年,因緣際會又到中正大學任教十年,再回母校交通大學發展,皆銜命擔任過系主任、所長等要職,可說一帆風順,問他祕訣何在,他謙懷笑說:「應該是貴人很多,上輩子燒好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到哪裡都有人會提拔我一下。」他在2017年歲末為任老師慶祝70歲生日時,任老師還分享一段他人對其讚美的話語:「郭峻因很厲害,最大優點是人和。」
的確溫文儒雅,謙和有禮,一直是郭教授與人的相處之道,他的研究成果在業界極為響亮,但與人為善的胸襟讓他總是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合作機會,更特別的是,他同時也是個傑出的領導者,學生眼裡的郭教授,認真卻充滿幽默感,親切卻蘊含方向和力量,這樣的人和特質更讓他帶領團隊邁向層層峰嶺。
郭教授初到中正大學時加入並非熟悉的電子系而是資訊工程系,初來乍到,學生們一開始並不信任他的帶隊能力。此外,剛進入資工系的他也發現一個現象,學生們只參加程式設計比賽,而不參加全國性的IC設計比賽?於是他嘗試做改變,帶領學生們參加競賽,更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獲得第一個獎項,此後持續獲獎,甚至問鼎全國第一,諸如NSOC 嵌入式系統專案計畫績優計畫獎第一名等等。「我那時常跟學生講一句話:『臺大能,交大能,為什麼中正不能?』」做為團隊的Leader,他除了激勵鬥志,更是一次次親自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用得獎讓學生平常受的訓練當作一個check point,都拿了全國第一名,當然會有自信!」於是磁吸效應使團隊快速茁壯,成就甚至超過台清交成。
郭教授一鳴驚人的成名作是在Video IP上的亮眼成果,回憶起這個成就,郭教授眼神閃著光芒開懷分享:「當年我們表現不錯,Video IP做的蠻好的,還可以demo,台大不能、清大不能,連交大也不能,那時候所有廠商看到我們的IP眼睛都為之一亮。」團隊這個作品後來賣給智原科技作為視訊編碼SoC,智原科技還因此大發利市。
導入人工智慧,團隊的ADAS獨步全國
2011年,郭教授回到母校交大任教,雖然前面頂著許多傑出研究的光芒,回到交大電子系,一切還是從零開始,郭教授整合了在中正所研發的壓縮晶片,轉型為車用電子及車用影像分析,「一開始不知道這樣做是對或錯,因為我們一定沒辦法跟聯發科比,就乾脆去做一個比較有未來性、比較少人做的領域。」他解釋會進入ADAS的機緣,「所以我們是從行車紀錄器的角度去做一些ADAS加值,自動駕駛、駕駛輔助的東西,哪裡會知道現在自駕車這麼熱門?!」郭教授搖頭笑稱:「我知道是一個方向,但不知道會這麼熱門,所以也是緣分;我們在三年前導入AI,現在AI也這麼熱門。」
說起導入AI的緣分,也是郭教授人和的一個成功例證。三年前園區一家大廠的經理詢問他說:「郭老師你要不要去標記AI的資料?」他一開始狐疑這些在影片裡標示是人、是車的工作應該由工讀學生來執行,怎麼會找研究生?但他還是應允了這個合作,他的一位博士學生還寫了一套工具協助,一年需要一百萬的經費來標記影像。但神奇的事發生了,郭教授團隊發現這些資料可以用來開發與驗證他們的AI演算法。
目前他們手上標示資料有一千萬筆,台灣的大專院校和研究單位都沒有這樣的資料,而因為有這些珍貴的資料,團隊更可以不斷改善資料標記工具,他們也做成網頁版上網,未來將開放出來讓大家一起來使用。郭教授開懷分享他們的成就和目標:「別人標記完資料就都會存在我們的電腦裡,不論是工具或是資料都是非常珍貴值錢的東西,因為AI就是需要data。我們會繼續下去,希望未來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成長,現在一千萬筆,希望很快有一億、十億筆。」這就是「人和」帶領郭教授進入AI的機緣。
也由於導入AI技術,郭教授的ADAS獨步全國。郭教授在AI運用上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自信分享:「傳統上AI 技術都放在雲端伺服器上執行,我們的AI技術可以放在手機上,放在輕薄短小的行動裝置上,用手機的GPU、嵌入式平台的GPU來執行AI功能。」而不只在嵌入式平台上的不同,連AI學習模式,郭教授也提前佈局採用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模式,「AI的深度學習上,很多實驗室都是這一兩年開始,但我們又比他們早投入一兩年的時間,業界會更晚,因為沒有市場前也不會去做,我們也就領先業界許多。」博士班學生蔡家齊如此讚許郭教授的遠見。
郭教授主持的智慧型視覺系統產學小聯盟團隊,在ADAS應用中有兩個最主要的系統,分別為智慧行車輔助與汽車主動防撞應用。智慧行車用途相當廣泛,從紅綠燈號誌判斷、速限標誌判斷、3D手勢偵測,以及各種改善視線不良的狀況,甚至到360度環景消除視線死角,這些技術能大幅降低視線不佳時的危險。
汽車主動防撞系統則是感應車輛周圍的狀況,包括車道是否偏移、車側盲區警示、前方車輛防撞和最重要的行人與機車的偵測。現今這些技術已授權十多家企業。問及郭教授如何能夠受到廠商的青睞,他自信表示:「我的主軸很簡單,就是把東西做出來給他們看,他們覺得很好就會來,我們做的東西一定都可以用,所以才有口碑。」他也提到一方面經濟實惠的價值,也是廠商願意合作的關鍵。
效能高與保持好奇心的優質團隊
研究能夠開花結果,除了優秀的主導,不可或缺的是背後默默付出的團隊。郭教授團隊一直以來都有亮眼的表現,多數人以為一定相當操勞拼命,指導學生李佳業卻表示:「很多實驗室meeting時間可能會在晚上七點到十點這類,但我們平常meeting不會超過五點,老師比較注重效率,做事情時間認真做就好;老師也蠻鼓勵運動,以前老師還會定期和大家舉辦運動會。」郭教授在學生時代養成的養生好習慣,也將其植入實驗室,讓學生們建立起Work smart的優質生活習慣。
此外,我們也非常好奇郭教授為何總是能嗅到科技的未來趨勢?指導學生蔡家齊笑說:「老師很有前瞻性,給我們很多方向,也時常分享新知,不只是學術上,還有市場或業界的,每天都會收到好幾封信,一直收都收不完。」來到交大後,郭教授為了不讓學生,關在研究室與世隔絕,特別準備最新科技新聞或業界動態分享,學生遇到瓶頸無法突破,他會提供許多不同思考方向,甚至提供管道讓學生們尋求專業協助。學生李佳業表示:「進研究所一開始以為偏向學術,但對老師而言,除了希望有新的創意,他也會看產業瓶頸在哪裡?他希望東西可以拿來做產品,對社會有貢獻,老師的想法讓我們眼光看得更遠。」
有自己的Core Value,才會有自己的特色
郭教授也分享這一路走來,如何讓研究工作更順利的策略,「我到中正資工就刻意做硬體設計,因為他們軟體都很厲害;到交大電子後,大家硬體都很厲害,我就做軟體系統,要有自己的Core value,跟人家做不一樣的事情,你就會有特色,就不會被取代。」
對於未來的研究方向,郭教授表示他有三個目標,第一是從資料標記工具改善到標記資料的累積部分,藉此讓AI辨識上更加準確;第二個是關於系統自動化與優化,使用最佳化深度學習模式達到最佳策略,進而產生最佳Model,第三個則是即時運算平台,如果都能達成目標,可以運用的地方將會更廣泛。
此外,他提到台灣智慧視覺的前景蠻有優勢的,一方面台灣在這方面的人才很多,從中小企業一直到國際大企業,都需要AI的運用;另一方面,外國的產品價格高但效果不一定如預期,台灣可以在成本上降低,獲得更大優勢。
最後,郭教授建議年輕學子:「一定要去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至少不會覺得做起來會討厭的事,如果能結合自己興趣更好。」他認為成功的不二法則就是興趣加上堅持:「興趣結合潛能好好努力,只要堅持到底一定能開花結果,堅持很重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我想貴人會在那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