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物系67級姜長安學長時常回校園,舉凡到系所進行演講,或是協助龐大的發展項目皆有他忙進忙出的身影,今年1月長安學長走馬上任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一職,他表示將把母校如此豐厚的資源做整合,幫助學校在延攬優秀師資、高素質學生,乃至於校務發展上推行的更加順利。他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手機:「我們有個群組叫做『高中獎學金』,著手安排校友回到高中母校宣傳,自己的優秀學弟妹,自己招!」
其實這個企劃行之有年,甚至獎勵第一志願進交大就讀的獎學金辦法早就存在,長安學長謙虛的表示他想做得更細、將各方的點子串聯到一起,用類似校友們重點認養自己的高中母校的方式,募集獎學金鼓勵學弟妹們以第一志願進陽明交大,給予第一學期三萬元,亦有長期支持的實際行動,如果第一學期成績為A,或班上成績前35%,第二學期繼續給予獎學金兩萬元等執行內容。在宣傳方面,學長姐現身說法的說服力道讓還是高中時代的姜長安學長印象深刻,長安學長提及,當年就讀台中二中,又心懷著工程夢的他,有一日學長到校誠懇分享對電子產業前景的想像,他就這麼「入坑」成為交大一份子。
彷彿進了大觀園般,學長反覆談起少年時期的生活色彩極其樸實無華,博愛校區不怎麼大的校園卻處處帶給他驚喜,現在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也能讓才18歲的長安學長感動個老半天。「圖書館好明亮,還有唱盤可以聽音樂!」他如此感嘆著,對比人手一機便擁有了全世界的現在,令人嚮往的生活可能就是坐下來有一盞燈配一冊書。
或是從日子裡尋趣味,當年還是「類男校」的交大,學生們的體育課男女分班,因此有個下午時段不能夠開課,要專門留給全校女同學集中起來修體育課,這時男生們的共同回憶多半都是趴在宿舍看著操場。「我們這輩,走過匱乏的人在談飲水思源感受比較深。」

(照片/姜長安學長提供)
與比爾蓋茲、賈伯斯同齡,兩位巨人劃出時代的分界,長安學長和同學們見證了局勢面的風雲變色。他發自內心的表示,若非是學校賦予的知識和學歷,這一路不會如此順遂,「知識就是力量。」姜長安學長浮現出起幾名願意歸國任教的老師臉孔,18、19歲的青蔥小子看這些對家鄉有回饋的意念,願放棄國外高薪的30出頭歲大哥哥授業,根本上並非傳統上對下,老師單向輸出知識,學生唯一的感官就是耳朵,純粹當個資訊接收器,更多的是共同於教室裡捋順數理世界的奧秘,自然而然認為「回饋分享」是種習慣,它並非需要刻意驅動行為,如同反射動作一樣。
飲水思源的回饋有時會具體化,凝結成大館舍。動員多名校友共同力推校務發展的同時,令這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學長姐們心有戚戚焉的莫過於經營企業的那種決策彈性碰撞公務機關的條條框框,「有些人會抱怨不方便,但我們就是要面對這個體制,找到方法處理。」姜長安學長說道。
以先前籌劃電物系系館「科學三館」,以及為紀念61級高次軒學長的次軒國際會議廳經驗為例,姜長安學長立志做到每間教室智慧化,於會議廳中採用最好的音響和隔音設備,舒適的座椅等高規格要求,只是此項目工程卻可能採取「最低標」進行發包,姜學長便改採募資後自行發包監工,實物捐贈給母校的作法以期符合他們的追求。在具備共識的前提下,尊重彼此的規範,共同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姜長安學長也十分關注校園師資,提及現行規範裡教授們等同於公務員,65歲就要退休,但許多重要的研究不僅為持續性的長期項目,且教授們的智識和體力其實還能夠傳承,因此學長希望將能為了這些掌握關鍵技術的實驗室、退休的老師能夠募集到資金,協助研發傳承。學長有感而發:「企業界能做到今天,沒有人沒碰過困難,只是大部分困難都被解決了。校友會如果把力量適當的整理發揮的話,力量會很驚人!」
目前身為校友總會理事長的長安學長也深知對於合校一事也並非讓全數人都滿意,原交大、陽明兩校亦在慢慢磨合,學長仍堅定且語帶堅定的表示:「把陽明交通大學做得更好,幾年後這些問題就都不見了。」姜長安學長一直懷著正念看待每個時機,走過匱乏更懂得感恩惜福,體驗過無私的分享讓他願意挺身將此精神傳承下去,最棒的是,與長安學長相同想法的眾多學長姐們,他們凝聚在一起,對學校的優秀師資、學生的招攬適切地提出想法去執行,為「飲水思源」奔波不喊累的原因,不外乎是願意、是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