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包括台海在內、全球升高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新任美國總統川普的不確定性,成為許多企業的夢魘。到了新春假期,除了俄烏和以哈戰爭略有轉機,台海危機的凶險依舊;並且另外又發生了幾件影響全球的政經情勢的大事,包括:1月美國通膨趨勢穩定、美債升勢趨緩、聯準會利率按兵不動;訴求低成本、高功能、採用Open Source模式開發的中國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導致以NVIDIA為首的AI科技股哀鴻遍野,更引發股市對美國AI科技領導地位和能源需求的疑慮。
此外,美國川普總統果然又宣布將自2月4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商品加徵關稅,2月18日起還會對包括歐盟和台灣在內的更多國家商品(晶片、藥品、鋼鐵、鋁、銅等金屬)列入徵稅範圍,瞬間引爆了加墨和中國的報復措施,和山雨欲來的全球關稅和貿易大戰;台股也因此在新春開巿就跌了830點。
其實,針對企業本身無法掌控的政治經濟和大環境的變化,企業只能盡力了解並彈性因應。面對太多難以掌控的不確定因素,企業只能見招拆招,坦白說能夠有效施力的地方相當有限。然而,從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尤其在黑天鵝滿天飛的時候,許多和科技創新相關的課題,例如AI、新能源、減碳、Fintech、ESG、數位轉型、自動化與機器人、自駕車、資安、以及量子運算等,更是企業經營者必須直接面對、更需要專注了解實施以解決困難的重要工具。
企業如何認清永續發展的科技走向,有效掌握對環境、社會與企業的影響,把握時機按照企業需求,適時活用日新月異的科技所衍生出來的新工具來改善體質、強化競爭力,期望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及時發揮變革轉型的經營績效,才是企業可以轉化當前的危機為轉機,應該全力以赴的努力方向。
企業想要跟上AI的發展腳步,就必須隨時注意AI科技和應用的進展,據以研擬數位轉型升級的策略、路線和執行方案、檢討組織與營運模式,全力推動轉型。
另外繼歐盟2023年生效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已完成二讀的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之後,國內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已經確定將自2026年起課徵碳費。企業必須了解新能源的選擇、減碳技術、碳費機制等,透過減少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和尋求政府與專家輔導等方式,立即制定符合政策需求的減碳策略目標並付諸行動,未來才會有生存與永續發展的空間。
雖然國內外多數政府機構對ESG的輔導推動早已緊鑼密鼓,專業投資公司也盯緊ESG成果,但企業能否真正了解重要性並即時補充必要的人才和資源,是否可以實質掌握ESG推動執行成效並享受經營成果,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
此外,和綠色金融相關的Fintech應用,包括運用AI、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用來提升支付、投資、融資募資、保險、信用風險評估、數據分析、以及智能客戶服務等交易之效率,並且用以偵測與防範網路詐騙與異常交易,近年來已經逐漸茁壯成熟;企業必須盡快擁有必要的人才和相關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金融科技於產品和服務中,才能掌握日新月異的Fintech創新利益。
除此之外,與黃仁勳唱衰的說法大相逕庭,依據D-Wave Quantum 執行長Alan Baratz的看法,雖然穩定實用的Gate-based量子運算系統可能尚須一段時間,但Annealing運算已經進入商業應用;而且Google於去年12月宣布已經完成一個100量子位元(Qbit)的晶片設計,朝向打造100萬Qbit量子系統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另外微軟、IBM、Intel與Alphabet等領先公司也正大舉投入研發,預期未來量子運算的具體突破,並且得以大量運用於密碼學、新藥研發或氣候變遷模擬等潛在應用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的早。
建議科技業者與研究機構未雨綢繆,盡早了解並掌控量子運算的發展趨勢,伺機運用於產品與客戶服務以提升營運效率,或可制敵機先,提升永續發展的競爭力。面對新年新環境的一連串突發風險與挑戰,建議企業經營者要以更開放更積極的眼光,以人為本,掌握人才資源與科技創新,加速進行變革與數位轉型。
企業必須用心了解前的的環境變化與風險、和產業科技的發展趨勢,重新定義或檢討企業的轉型目標、ESG願景、營運模式和變革策略,妥善運用人才、分配資源,塑造企業內有助於提升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信任文化,改善作業流程、制定團隊執行計畫並積極推動。然後藉由洞察先機的遠見和領導管理,以彈性變革來應對環境變化和經營壓力、藉由執行成效來解決困難與愈來愈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