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是園藝門外漢、甚至連青江菜長什麼樣子都不清楚的大學教授,卻在17年前,為了尋找能應對熱島效應、廢棄物回收與水資源管理的解方,帶領學生踏上綠色創新的道路。陽明交大社永中心與環境工程所合聘教授高正忠的團隊研發出的「DIYGreen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系統」,不僅克服了傳統覆土式綠屋頂的防水與夜間散熱問題,更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包括終結飢餓(SDG 2)、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SDG 12)與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SDG 13)等項目。回顧這段充滿挑戰與創新的研究歷程,高正忠眼神仍舊散發光采。
從綠屋頂開始,意外當起城市農夫
高正忠指出,台灣的高溫問題不僅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更與都市熱島效應密切相關。此外,每年回收的寶特瓶數量驚人,廚餘處理面臨挑戰,雨水回收也未被充分利用,這些環保挑戰正是他研究關注的議題。起初,他嘗試透過國外流行的屋頂綠化來降低熱島效應,卻發現傳統綠屋頂存在許多限制——需額外施作防水工程,卻容易因地震產生龜裂,修復成本不菲;覆土設計影響夜間散熱,澆水過程亦可能造成污染。經過三年試驗,高正忠確認傳統綠屋頂並不適合台灣環境,遂開始尋找替代方案,最終研發出「DIYGreen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系統」。

在陽明交大環工館頂樓的示範農園裡,草莓、蕃茄和義大利奧勒崗等植物生長在數個正方盆型或框型串聯而成的區塊中。乍看之下,這些盆器外觀看似普通塑膠籃,但在高正忠的解釋下,才揭示其中設計的巧妙。他指出,DIYGreen系統的每個構件,包含材質、結構、排水性、透氣性和擋土效果等,都經過團隊多次研發和測試,甚至歷經21次改良才定案,至今已穩定運行超過10年。這套系統採用比滴灌法更省水的毛細微灌法,為了充分利用回收寶特瓶的儲水高度,高正忠耗時半年多,走遍全台各大不織布廠,測試不同材質與長度的吸水線,最終在台灣廠商的引薦下,找到由德國公司生產的專利高科技「引水條」。該材料毛細作用可引水高達41公分,且吸水速度緩慢,完美滿足DIYGreen系統的需求。
DIYGreen系統的最小盆型為25平方公分,可無限擴充。其架高設計可以避免植栽直接接觸屋頂,並透過回收寶特瓶儲水,有效降低屋頂滲水的風險。此外,瓶與瓶之間形成的空氣層,不僅有助於隔熱與散熱,還能調節夜間溫度,同時維持植物生長所需的透氣空間。「實驗顯示,這個系統能使樓層溫度下降約2到4度,小的回收寶特瓶能夠提供植物7到14天的水分(大的寶特瓶可供給水分至少一個月)。」高正忠表示,團隊計劃於2025年研究詳細盤查系統的負碳效益,進而評估應用在都市環境的長期效益。

循環再利用,打造零廢棄循環
為了進一步推動「綠循環」,高正忠還帶領學生養雞、養蚯蚓,利用蚯蚓分解廚餘產生蚓肥。他們曾在館舍頂樓飼養7隻雞,因此在COVID-19疫情期間,當台灣一度鬧蛋荒時,這裡反而實現了雞蛋的「財富自由」。
高正忠提到,廚餘處理是環保議題的一大挑戰,雞、蚯蚓甚至黑水虻幼蟲能有效分解廚餘,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回到DIYGreen農園中使用,形成零廢棄的循環。此一循環模式的核心概念是讓資源利用最大化,以澈底減少環境廢棄物。
此外,為了滿足栽種較大型果樹的需求,研發團隊在最初的「盆型」設計基礎上,開發出「框型」供種植芭樂、檸檬、百香果等果樹,亦開發了適合室內使用的「樹花盆」。以最小單元的盆型為例,只需將基座固定在四個回收寶特瓶上,放入引水條,再將其安裝於基座上,即可完成安裝。這套系統不僅簡單易行,還能增加寶特瓶的二次利用價值。為了方便推廣,研究團隊特別拍攝安裝流程影片並上傳至YouTube,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參照,在任何地方打造自己的迷你農園。

簡單好上手,人人都可擁有自家農園
「雖然我的專業是環境工程,但一開始,我就決定盡量避免使用『工程』。」這句話聽起來或許有些矛盾,卻展現了高正忠的遠見。因為,唯有簡單、易於複製的設計,才能讓使用者快速上手,獲得成就感,進而促使此系統推廣到更多家庭與企業。這也正是DIYGreen系統的核心價值與優勢——簡單好操作、不受年齡與場地的限制。
十幾年來,台灣已有二百多所學校將DIYGreen融入教學體驗,最年幼的使用者是幼兒園大班。一些企業也專程訂購這套系統,並與團隊合作,將DIYGreen推展到全台各地社區。此外,高正忠更與校內不同領域教授合作,像是結合物理所孟心飛教授的有機可透光太陽光電裝置,實現發電與農作並行的雙重效益;土木系張智安教授也在服務學習課程中,帶領學生團隊在校園裡親手栽種蔬菜水果。修習課程的學生直呼:「這是學校最有趣、實用的課程!」
近年來,食農教育備受關注,但許多教師缺乏農耕經驗,且學校土壤條件不一,導致推行不易。即使教師願意嘗試,改善土壤、害蟲防治、澆水頻率等問題,對新手都是不小的挑戰。相較之下,DIYGreen的毛細微灌系統能讓植物在一、兩週內不澆水仍可存活,讓食農教育的推廣更具可行性。
「我想解決的,是台灣的環保問題」高正忠坦言,儘管曾收到來自深圳、香港甚至美國的訂單,但由於運費過高,無法持續供應。馬來西亞亦有教授派學生來台學習。目前,DIYGreen還是專注在台灣市場,但未來不排除有機會與國際學術單位或企業合作。

訪談最後,高正忠誠摯邀請更多人體驗DIYGreen的種植樂趣,並期望喚起大眾對台灣的永續發展的關注,讓環保意識深入每個家庭、學校與企業中,使這股綠色環保力量持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