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數據與技術主導職場舞台,文組背景的學生該如何走進科技業,打造屬於自己的位置?畢業於陽明交大外文系與經營管理研究所,曾在微軟與台積電等科技業實習,現任台積電策略規劃職位的洪詩婷(以下稱Tiffany),暢談她如何從人文背景出發,跨足商管、走入科技業,並在每一段選擇與轉變中,逐漸定義自己的職涯。
就讀人文科系,優勢大於劣勢?
身為在理工為主的大學就讀人文科系的學生,Tiffany 認為這樣的背景其實是「優點大於缺點」。由於陽明交大的外文系不只著重文學相關課程,也涵蓋具科學性的語言訓練,例如語音、語意、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等領域,學生能夠從中培養語言分析、實證研究與跨領域應用(如 AI、語言科技)等能力。
未來有意進入科技產業,陽明交大的地理位置上靠近竹科具備天然優勢。不過以她自身經驗為例,Tiffany發現台北仍是大多數實習與工作的主要聚集地,對於文組背景的學生來說,這增加了不少時間與交通成本。
在大學期間,Tiffany修讀許多管理科學系的課程,也確定自己的未來想要往商管領域發展。在大學即將畢業時,她卻明顯意識到,若以自身的人文科系的學歷背景直接投入職場,找尋商管相關的工作時,相較於來自管理學院或理工轉商的學生,自己競爭力明顯不足。因此,她大學畢業後投入商管研究所,藉由進修來補足管理知識與拓展商業視野,踏上築夢的第一步。

從微軟到台積電實習 職場震撼教育
Tiffany在微軟的實習經驗,帶給她人生極大的震撼與轉變。在實習過程中,她發現身邊的實習生們在簡報與行銷提案方面都十分熟練,而自己則相對陌生。這明顯的實力差距,所產生的壓力迫使她「找出自己的升級之道」,Tiffany主動請教主管、尋求任務,不僅與主管建立信任感,也從中累積了實戰經驗,也更明確自己的成長方向。
到了碩二,她在台積電擔任供應鏈實習生,這段與微軟不同的實習經歷對她的職涯產生了關鍵影響。在台積電,她每天需要面對大量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深刻體會到職場上溝通、不斷學習之外,擁有紮紮實實的「硬實力」,更是關鍵。而這份台積電實習之旅,後續也成為Tiffany申請科技業正職的一張亮眼門票。
轉戰科技業 挑戰不間斷
目前,Tiffany 在台積電擔任策略規劃職位,主要工作包括建立模型、設定參數與進行量化研究等,以判斷公司的策略方向是否合理。她坦言,比起公司裡理工背景的同事,自己的程式與數據分析能力並不突出,但大學與研究所時期修習的課程,建立良好的邏輯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使她能夠快速判斷並運用適當工具應對挑戰。
作為初入職場不久的一員,Tiffany對於工作的體會對於甫畢業的新鮮人而言,就像一份實用的錦囊「職場的挑戰不像學校的考試是一次性的,而是接連不斷,甚至一波比一波更困難。」期勉每個學弟妹用「職場人」的角度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Tiffany分享自己正在學習以「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尋找問題的解法,並從過程中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技業高壓、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她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樣,選擇不把同儕當作競爭對手,而是把每個人視為可以互相學習、互補的團隊夥伴。這樣開放的心態,讓她能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也在職場中建立更良好的合作關係。
回顧自己從人文學院、商管研究所到科技業的路,Tiffany雖然領域大轉彎,但每一步都是她遵從內心所做的選擇。即便曾受到來自家庭的質疑與干預,但她堅定表示:「我會為自己的決定買單。」積極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與負責任。
Tiffany從人文科系轉入商業領域,清楚自己的目標,相信自己每一步的行動都能讓自己走得穩健且收穫滿滿,這就是屬於年輕世代的自信。
給人文科系學生的建議:
Tiffany 想給人文背景出身,但也想像她一樣進入科技業的學生兩個建議:
(1)勇敢提問,不怕犯錯:即使一開始什麼都不會,也要願意開口,很多人其實樂於協助你。
(2)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與積極向上的人同行,能讓自己成長得更快,也更有動力面對挑戰。
「當你很猶豫要不要選這條路時,可以把當下的思考寫下來,未來迷惘時拿出來看,就會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個決定,也比較不會陷入後悔的情緒中。」Tiffany如此說。
撰文/鄭喬馨
投稿/你需科技女力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