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勞動部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9月, 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已達80.6 萬人,光2023年,透過合法金融科技業者處裡的外籍移工匯兌次數就達到609萬筆,創造高達630億元的匯款市場。作為台灣首家獲得金管會許可經營外籍移工小額匯款業務的公司,統振公司成功解決了移工族群在匯款上的時間延遲問題。傳統上,外籍移工從台灣匯款到家鄉通常需要1至2天才能入帳,而統振透過QuickPay APP,將這段等待時間縮短至僅需1小時。
從預付卡發現的新商機
「我們在代理Toshiba電池之前,是一家貿易公司。」統振總經理何明哲解釋。統振從貿易商、電池代理商,到今日的移工匯兌業務,其業務發展看似無直接關聯,實則環環相扣,以小見大,洞察時代商機。
20多年前,台灣的電信市場逐步邁向自由化,結束了中華電信的壟斷局面。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與和信電信等新進業者開始推出「預付卡」服務,專為低發話量或無法使用月租服務的客群設計,並方便沒有穩定住所或工作的消費者使用。在此同時,統振公司原本因代理Toshiba 電池並受行動電話普及所帶動,已經進入二次性電池芯批發(充電電池)和行動電話電池的售後市場,加上熟悉零售通路,因此當電信產業因預付卡需要投入零售通路,統振的通路優勢及行動電話電池銷售經驗得以發揮優勢,成功取得台灣大哥大預付卡的經銷權。
何明哲表示,在推出預付卡之前,外籍移工要打國際電話回國,通常只能付費打雇主家電話或公用電話,所以當可直撥國際電話功能的預付卡一推出,立刻成為外籍移工對外通訊好選擇。

在經銷預付卡多年後,統振留意到外籍移工的消費需求,遂針對移工推出電子商務服務,長期互動也與移工朋友建立起信任,那時常有移工傳LINE拜託客服幫忙解決一些生活難題,有次收到一則訊息:「能不能幫我把10,000 元寄回家。」讓何明哲很驚訝,「竟然願意把這麼多錢託付給我們這種陌生人?」而這當中更透露出移工的匯款困境。
「移工族群來台灣的目的就是賺錢回家」,因此何明哲認為,「如何把錢有效率、安全送回他們國家,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按照銀行法規定,國外匯款必須經過繁瑣的程序,從把錢拿去銀行結匯,銀行再將款項匯到移工的母國,流程通常需要兩到三天,也意味著每層作業增加的手續費,等款項到了移工家人手裡時,恐怕已經打上幾折。
因此,不少移工轉而找東南亞商店進行地下匯款,也有不少仲介業者協助移工匯款,收集移工待匯款項後統一匯到指定國家,再分散到每一個收款人(如移工家人)帳戶。這種方式相對於透過銀行匯兌,能節省不少等候時間,成為移工匯兌的灰色地帶。久而久之,有些仲介為了競爭市場,甚至提供「即時到匯」服務,或是自行制定匯率——但違反銀行法的第29-1條「非金融機構不得從事匯兌業務」。
破壞式創新的QuickPay
統振看準商機,利用原本的LINE購物平台,推出協助移工匯兌服務。移工只要把居留證拍照傳給QuickPay客服,就會自動生成匯款申請書,然後統振再派黑貓宅急便去收錢,依合法程序處理跨國匯款。但後來發現這種做法效率低,潛在風險也大,熟悉便利商店通路的何明哲思考,「如果能夠到便利商店交付匯款,不是更方便嗎?」,因此率先與全家便利商店配合收款,更在2018年向金管會申請「金融監理沙盒實驗」,以菲律賓、越南及印尼三國為主(後增加泰國),正式推出手機小額匯兌APP「Quickpay」(以下稱QPAY),在2019年4月獲准,2021 年實驗完成落地,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移工匯兌業務執照的公司。

「下載APP、註冊會員、下APP 匯款指示、超商繳款。」使用QPAY僅4個步驟即可完成匯款程序,款項會在1小時內抵達國外帳戶,與透過一般銀行小額匯兌需要約一到兩天,大大縮短匯款時程。何明哲笑說,有時移工才到便利商店櫃台繳費,在店裡逛一下買東西,才走出門口,家人就傳訊息:「已經收到錢了」。統振目前是移工匯兌的APP 中市占率最高的,但要維持領先地位並不容易。「手續費、匯率及行銷都是關鍵。」QPAY的優勢之一是「口碑行銷」,不但會在APP 提供各國移工訊息,也常舉辦遊戲或抽獎活動,以及透過FB 或TikTok短影音,告訴移工們如何更快上手使用便利商店或APP匯款。「我們的客服強調友善服務,大量使用的外籍人士,包括菲律賓、泰國、越南及印尼籍。」
打造對外籍人士生活更友善的科技生態系統
放眼未來,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有可能突破百萬,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如何讓這些外籍移工享有更方便、友善的生活,便是商機所在。
「移工一樣有吃、喝、住、行的需求,也會買演唱會門票、機票,甚至旅遊。」何明哲說,QPAY服務只是個統振為外籍移工提供服務的起點,未來是想打造更友善的科技生態系統,而在2024年下半年,統振成立機票部門(快速購旅行社),布局外籍勞工的機票購買平台Q-go,將過去須透過仲介購買(B2B2C)的方式轉變為B2C形式,讓移工朋友可以直接透過App購買機票。透過科技,台灣的移工匯兌市場將迎來更加透明且人性化的發展,而何明哲已經看到未來前進的方向。
(採訪撰文/蔡伊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