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永續系統公司執行長邱鎮湘認為,川普2.0對全世界帶來許多新挑戰,他選擇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能源政策的核心朝向放寬環保法規、鼓勵化石燃料生產,並且縮減可再生能源補貼,這些措施,都是很巨大的改變,對於傳統產業如石化、鋼鐵,以及電子業的半導體、AI,影響與衝擊都相當劇烈。
因此邱鎮湘主張,台灣的能源管理、節能減碳、綠色金融、碳權及碳交易所等政策,都應該因應全力規畫與發展,並參考轉型成功的案例如台積電、光寶及Ikea等,展開更積極低碳化與智慧化的轉型布局。
👉環宇廣播電台林宏文「陽明交大幫幫忙」專訪邱鎮湘的精選Q&A
👉廣播播出時間:2025年07月02日
Q:川普2.0政策上做了非常多的調整,你認為川普2.0對這個行業的影響是什麼?
邱鎮湘:談到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想一下,為什麼川普會做這些很大的改變?
川普一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砍赤字,先從開源開始,美國能源事實上石油輸出是世界第一,所以只要能掌控原油開發的價格,即有能力能夠去掌控中東及各國的政治關係。
而為了開發石油,對於再生能源的補貼就降低了,包括太陽能、風力、汽車等補貼將來都會被取消,對產業造成很大的重點。另外川普在四月做的另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對等關稅,這也從保護他自己的角度出發。
Q:對產業來說,能源政策影響到不只是成本問題而已,請與我們分析更重要的是競爭力的問題。
邱鎮湘:川普的政策主要是對美國產業,台灣跟著世界走,我們沒有太多的主導權,唯一能主導的只有技術。川普一連串的政策,對美國石化產業幫助很大,大量開採之後能源成本一定會降低,台灣的部分,對台塑來講也是好事。第二個,他用關稅來阻擋中國的傾銷。在美國,台灣的產業依然沒問題,但是在海外,像台塑四寶,股票就開始掉。
電子業就是不一樣的情況了,這是我們的強處,我們有話語權。美國也鼓勵台灣到美國去設廠,但還是有地域跟成本的問題,而電子業唯一碰到的問題是石油的價格,因為一定會有所波動,添加一些不確定性,那最好的因應方式思考怎麼樣減少對能源的依賴,甚至能有更多能源能被自己掌控,以及怎麼樣用更少的電耗來做更大的產出。
傳統產業部分,更應該要利用我們的優勢,來增加我們的競爭力。台灣傳統產業大都是中小企業,很難有這個毛利跟能力去海外設廠,那怎麼辦?台灣有將近70%是靠電子業,所以電子業是台灣的命脈,可是電子業沒有其他產業的支撐,不可能長久持續發展,所以我認為傳產需要一些保護的政策,善用政府的政策跟補貼,怎麼達到最少的能耗,達到最大的節能減碳,這還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主持人:對於能源、碳權等議題,台灣如何多元化發展?
邱鎮湘:談到能源,有人就講說,像美國能源那麼便宜,都會有大波動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節能減碳?
節能減碳一定要「錢」,把舊的系統全數換掉,政府將會推行多個轉型政策。第一個是能源轉型,對一般企業而言,我們很難去做什麼,因為這是政府的政策,像現在是從火力發電轉換成風力發電。
但是在於產業企業的轉型方面,每個企業都能夠努力做到,像是低碳化跟智慧化兩種。智慧化影響到能耗,智慧化也會降低排碳量,所以這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第一步。
還有「生活的轉型」,政府在推動永續經營,要減重一定要先知道體重,所以掌握自己的碳排是一定要做的。量體重之後就會知道該怎麼減重,後面談碳權跟碳交易,才會有意義。
研究使用能源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最大產出,再來盤查企業所用的材料,本身是不是低碳的材料等等。當然講求低碳會產生許多挑戰,因為不是所有材料都是公司自己生產。再來就是下游端,如何在銷售商品時夠降低損耗,還有如果能做回收循環再利用,更加減低能耗。
台灣因為在電子行業具備巨大競爭力,近年來政府在大力推動的,能不能把電錶換成智慧電錶,因為智慧電錶就可以很容易看到能耗多少。一個工廠擁有如此多的設備,如果能夠把這些能耗都可視化的話,我們就能夠看到我們的問題點在哪裡。
美國建立起關稅障礙之後,我們很多東西只能跑到其他地方生產,但是美國的貿易佔全球只有20幾個百分比,對環保要求最嚴謹的歐洲,只有佔7、8個百分比,這部分可以努力增加。另外開發東南亞,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政府的政策是不會因為其他國家政策的變動,去降低減碳的政策,我們台灣又更有腦力,我們可以做到智慧化低碳化,如果時間到了,我們產品能夠做到很大的競爭能力,我認為前往東南亞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