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交通實務與學術兼具的行書人生──許添本與亞聯工程

在2025年8月25日的節目裡,我邀請到亞聯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許添本分享他在交通領域的經歷與理念。許學長是交通大學運管系第三屆校友,並先後取得臺大土木研究所碩士及德國卡爾斯魯爾大學博士學位,多年來傳遞人本交通、環境人本化、輕軌交通等理念,影響了台灣許多交通建設。去年,他自臺大土木系教授退休後,接受邀請擔任亞聯工程董事長,開啟人生第三個30年的亮眼篇章。

交通運輸規劃的啟蒙與歷練

許添本回憶,當年正值十大建設時期,交通領域需要優秀人才,而他剛讀交大時對運輸領域並不熟悉,也常有人問他是否唸交大是要去「指揮交通」。但隨著學習,他逐漸理解運輸與民眾生命財產及社會關係的重要性,並開始對未來方向思考。他先後考取都市計畫、中興華山都市研究所、臺大土木研究所交通組,累積工程與研究能力。
畢業後,他第一份工作就是進入亞聯工程。亞聯工程成立於民國61年,由亞洲理工學院(AIT)在台校友會成立;民國70年改組為交通與運輸工程顧問公司,是台灣第一家因應十大建設而出現的民間顧問公司。許添本在約40年前加入亞聯,正是受交大運管系系主任陳武正教授引薦,後來許添本轉到交通部運研所學習政策與實務研究,並考上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學習先進的交通運輸規畫與管理知識,不僅是幾百人競爭僅一個名額的幸運者,而且不到5年便學成歸國,成為國內交通界第一位從德國留學並回國貢獻的學者。

德國啟發的交通哲學

德國留學經驗對許添本影響深遠。他觀察到德國交通規劃非常重視用路者角度,強調民眾安全與便利,民眾普遍遵守交通法規,他進一步研究德國如何將運輸規劃的研究成果能轉化為道路設計規範並實際應用,能透過行政程序及國會制度轉化為預算與財務計劃,確保專業規劃能落實於道路建設。許添本笑說,很少有一個工作做的好不好,對社會影響那麼大,也因此讓他很有使命感。他指出,台灣交通規劃過去偏向專業機制,缺乏完整行政機制,這也是他回國後希望改進的方向。
回國後,許添本選擇投入學術界,任教於臺大土木系32年,並進行許多本土研究。他強調研究應從台灣現實問題出發,而非僅仿效國外案例。例如,他觀察台灣人行道環境與德國差異,提出「人性化交通」理念,主張改善步行與行人環境。針對機車交通,他研究機車與汽車的分流設計,認為機車應有專屬行駛與停車空間,以減少衝突與危險,雖然台灣現在的分流安排已略有調整,會視地方有不同比重的安排,但適當分流仍是安全核心。
此外,許添本也積極推動輕軌交通。德國留學期間,他幾乎每天接觸輕軌系統,認為輕軌生活化、安全、對老人友善,適合台灣中小城市發展。回國後,他開始在台灣倡導輕軌概念,最終在高雄、台北等地落實。許添本表示,雖然概念提出需10餘年才慢慢實現,但輕軌系統是台灣普及城市軌道交通的可行方案。

從學術界到產業界,理念落地

去年退休後,許添本接任亞聯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從學術界轉向產業界,繼續實踐理念。在亞聯,他延續過去在臺大研究的精神,將交通安全與改善措施落實於實務工程,並持續關注北二高(現國道三號)等重大交通建設的需求預測與規劃。他強調,亞聯一直重視專業創新,而他的學術專業則有助於理念落實於公司運作與台灣交通實務中,未來將引進科技化、智慧化、精緻化,創造「亞聯2.0」,進而提升道路品質。
「台灣最迫切的道路問題是做人行道,改人行道就是要改車輛環境,需要系統性的規劃與解決方案。」許添本認為,例如參考國外做法,降低速限來提高安全品質,但這要從轉變觀念做起,「要從工程技術來投入」。
從交大運管系起步,到德國留學吸收先進理念,再回國投入學術研究、推動本土化交通改善,最終進入產業界實現理念。許添本來自訂人生三大階段,前30年讀書,30年教書,接下來第三個30年行書,也就是落實自己主張的理念,期許開創出「亞聯2.0」。許學長的故事在在證明了,交通不只是工程問題,更涉及人本、安全與生活品質,而透過整合理論與實務,台灣交通才能更安全、更人性化。

環宇廣播電台 FM96.7【陽明交大幫幫忙】
首播時間:2025年8月20日 19:00~20:00
主持人:林宏文
來賓:亞聯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許添本(運管69級)
主題:如何整合理論與實務,讓台灣交通更人性化,更安全?
Podcast收聽連結:
IOS   https://reurl.cc/kV52eK
Andorid   https://reurl.cc/YWlbaL

——

字數:約1591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責任編輯:程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