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美國NIST正式發布三項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標準,由張振豐(電物系博士候選人)、羅宇呈(電物108級)等陽明交大技術團隊共同創辦的振生半導體,隨即推出自主研發的PQC原生金鑰安全晶片,更在同年獲選加入錄取率不到10%的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 Silicon Catalyst(SC),成為該計畫中第一家獲選的台灣新創團隊,成功搶占全球後量子資安技術的先機。

PQC為資安必備技術
「相較於傳統資安防護多仰賴軟體加密與密碼機制,一旦遭遇量子電腦或更高階的駭客攻擊,現有系統可能在短時間內被破解。」振生執行長張振豐表示,振生半導體選擇從硬體切入,打造以晶片為核心的安全架構,不僅加速加解密效率、降低延遲,更能結合物理不可複製功能(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 PUF)確保金鑰安全性,形成軟硬整合的資安防護網。
作為台灣第一個將PQC嵌入晶片產品化的公司,振生半導體技術長羅宇呈表示,「我們不像大公司需要經過層層決策才能轉向,這種敏捷度正是新創的優勢。」自2022年創業以來,他們便緊盯產業發展,並快速將產品標準化、精準部署。正因如此,才能在 2024 年初迅速投入研發,透過模組化設計與硬體加速架構,在最佳時機推出市場急需的商品。
羅宇呈指出,PQC在近兩年呈現爆炸性成長,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首先,假如量子位元數比照摩爾定律成長,那麼在10年內,量子電腦的運算能力將突破所有密碼系統的安全防線。其次,去年8月美國NIST才正式公布PQC首批標準,針對聯網裝置的加密標準,僅花3個月就完成標準制定,代表從雲端、IoT、工控到國防體系,所有設備都將進入轉換期。最後,現行所有網路連線所依賴的HTTPS憑證(由 Google、Amazon、Microsoft 等發放)都將在2033年全面到期,全球數以億計的伺服器與裝置都必須更換為支援新標準的加密系統。
「PQC已經成為資安領域的must have。」羅宇呈指出,對客戶而言,最大的痛點是轉換成本。「我們不只是提供一顆晶片,而是能讓客戶即插即用(plug-and-use)的完整解決方案。」作為業界先驅,振生半導體已通過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FIPS 140-3(CAVP)、FIPS 203(ML-KEM)、FIPS 204(ML-DSA)等多項認證,並支援最新 ASCON 演算法,率先符合 SP 800-232 標準,也是唯一通過資策會晶片旁通道攻擊(SCA)檢測的 PQC 安全晶片企業。

成功取得美國創投注資
振生半導體在獲選Silicon Catalyst之前,便已完成多輪募資,其中包括和碩集團旗下的和鼎創投領投的資金。談到募資經驗,張振豐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故事講清楚,要能說服投資人,我們解決的問題是真正有價值的。」他觀察到,相較於台灣投資人,美國創投更關注於技術突破性、要解決的市場痛點和市場規模大小。以SC為例,就設置了四道審查關卡,專注於新創據點、團隊合作與未來挑戰,「無論最終是否獲選,與 SC 面談的過程也促使團隊重新檢視自身技術價值與市場潛力,有助於拓展國際視野。」最終,振生半導體不僅成功入選 SC,更藉此招募多位美國幹部與團隊,為海外商務拓展奠定基礎,目前募資總額已達到 600 萬美元。
2025年,振生半導體的業務觸角已拓展到美國、中東歐、澳洲等地,並積極擴大與半導體供應鏈夥伴的合作,以 MIT(台灣製造)供應鏈影響全球。這策略已成功攜手各地半導體與軍工夥伴打入國防工業(軍事無人機等相關應用比重已超過三成)。張振豐強調:「我們目前的整體營收就有七成來自美國市場。」

振生半導體於2024年獲選加入錄取率不到10%的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 Silicon Catalyst(SC)。
從技術突破到產業整合
從陽明交大實驗室孵化至今不過3年,振生半導體陸續獲得台灣新創世界杯冠軍、經濟部中小企業署「潛力新創獎/黑科技組」、「新創事業獎」、「創新研究獎」以及宏碁龍騰微笑獎「國際組貳獎」,繳出相當亮眼的成績單。除了團隊自身的努力外,兩位創辦人也將功勞歸於陽明交大電物系的師長與學長們。「不管是創業籌組團隊,或是創業過程中遇到瓶頸,振生半導體團隊皆獲得許多幫助。」張振豐特別感謝指導教授趙天生的鼓勵(振生半導體的「生」即取自教授之名)以及大聯大品佳集團董事長陳國源給予的實質支持,「學長從第一天就給予我們協助,不只是帶來人脈,也分享寶貴的經驗。」正是這些來自陽明交大社群的強力支持,讓他們在緊張與困難時刻,能夠「撐過去、繼續往前走」
羅宇呈提到,自己創業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當你的價值被市場認可,就能轉化成營收,回饋給員工和股東。」不過,他也提醒有心投入創業的學長姐,「即使創業前想得再清楚,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難以想像的挑戰。」無論是公司內部的問題,或是外部市場和環境的壓力,只有「親身參與才能體會」。

羅宇呈提到,當你的價值被市場認可,就能轉化成營收,回饋給員工和股東。
「以前做完一件小事,就會覺得很滿足,但現在心態變得比較平穩,或許這也是一件好事。」張振豐表示,隨著團隊人數逐漸增加、募資金額變大,他與團隊也在逐漸調整自己的期待。至於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張振豐分享「以終為始」四個字:想清楚最後想達到的目標,才能在過程中找到支撐熱情的理由。
面對全球資安轉型的浪潮,振生半導體的下一步將從「技術突破」走向「產業整合」,預計在未來3到5年內持續推出標準化的公版模組,讓更多產業能以更低成本完成資安升級,從政府、國防到車用與工控市場,全面推動抗量子安全架構落實。對振生半導體團隊而言,創業不僅僅是打造一家公司,更是推動一場從台灣出發的產業變革,憑藉創新技術與熱情,為量子時代開啟新篇章。
撰文/李雪如 攝影/呂宗翰